时间: 2025-03-28 09:30:20 | 作者: 一次性医疗用品
2024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进入了一个显著的“蛰伏期”。根据IQVIA艾昆纬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同比缩减3.2%。尽管126家医疗器械企业的总体营收实现微增,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了5.88%。这一现象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反思。
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医疗设施市场开始显露出复苏的迹象。1月10日,医学影像设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影医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家安排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于2024年9月底全部下达到地方,推动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政策的落地。据悉,医疗器械的采购预算和项目数量都显著增加,多个医院也已经启动了设备采购公示并进入招标阶段。
回顾2024年,虽然多项政策的颁布旨在支持医疗设施的更新和换代,但实际的市场反应却受一定的影响。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A股医疗设施上市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整体业绩承压,收入同比下降2.1%,归母净利润下降了14.9%。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信心不足,特别是医疗行业的整顿以及设备更新政策尚未充分落地。
各地医院在接受资金时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审批流程,以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同时,医院在新设备的采购中也有必要进行系统评估,以合理分配更新及改造的优先级。这样的背景使得政策红利在2024年大部分时间里仍处于一个缓慢“发酵”的阶段,尚未充分释放出市场活力。
展望2025年,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1月8日发布的政策通知,再次强调了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资金支持,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医疗器械市场的复苏前景。联影医疗也指出,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明显提升医疗设施公司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确定性。同时,迈瑞医疗和开立医疗等企业也在调研中表示,未来随着设备更新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医院采购的常态化,市场需求有望反弹。
总的来看,2025年被视为医疗器械市场的拐点。在经历了2024年的行业整顿和需求暂时抑制之后,医疗器械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开始形成合力,预示着市场的回暖。各大企业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业绩的期待,显示出行业信心逐渐回暖,未来将是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重要一年。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