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7日讯 青岛是中国北方资源型缺水城市,多年均匀降雨量687.5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86m³,是全国均匀值的9.5%,人多水少是青岛市的根本水情。在青岛治水兴城的开展前史中,引黄济青工程开辟客水调引新局面,成为保证青岛市饮水安全的“生命之线”“黄金之渠”“生态廊道”。记者从市水务管理局得悉,35年来,青岛市客水使用量从零增加至2023年的近4亿m³,年均使用量占青岛市乡镇供水份额50%以上,客水已成为青岛市的首要供水水源。
这些年来,青岛市从依托本地海泊河、李村河、崂山水库、产芝水库等本地水资源保证,到广拓客水调引、现代闸坝拦蓄雨水、向大海开发淡水、资源化使用中水,从单一的居民饮用水到工业用水、市政公共用水、生态河道补水,水安全保证才能完成了跨过进步。
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建成开端调引黄河水;2013年建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开端调引长江水,青岛市供水保证才能逐渐进步。多年以来青岛市累计使用客水60多亿m³,滔滔黄河水、长江水,为青岛带来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城市水安全保证才能极大的进步。35年来,青岛市客水使用量从零增加至2023年的近4亿m³,客水已成为青岛市的首要供水水源。尤其在“十三五”期间,胶东区域遭受接连干旱,青岛市大中型水库根本干枯,首要河道悉数断流,棘洪滩水库水量仅能保持青岛市缺乏七天供水需求,高峰期全市乡镇供水总量90%以上依托客水。引黄济青工程前史性的接连运转时刻到达820天,成为看护青岛市供水安全的“生命之线”。客水千里迢迢输送至青岛,来之十分不易,为用足用好宝贵的客水资源,青岛市依托客水活跃完善“南北贯穿、东西互配、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水资源装备格式,将客水进一步装备到除莱西市以外的青岛市全域,客水流动在青岛市千家万户,看护着岛城的用水安全。
“咱们亲近与省调水中心青岛分中心和谐,当时引黄济青途径每天引水入棘洪滩水库约200万方,这将为下一年全市供水做好充沛保证。”青岛市水务工作开展服务中心水资源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本年以来,青岛市已调引客水3.9亿立方米。
支撑保证全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开展全面提速。调引客水以来,全市GDP从150多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57万亿元,常住乡镇人口从160余万人增加到近800万人,居民日子人均日使用量由20升进步至100多升,为促进青岛市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保证效果,全方面进步了岛城居民的美好感和取得感。伴跟着客水连绵不断输入青岛,带来了工业开展的生气勃勃。即墨区依托引黄济青工程途径直接取水便当,活跃打造轿车工业链,引入包含一汽、奇瑞等200余个轿车类龙头项目,触及总投资750亿元,为当地经济开展注入新动能。西海岸新区以董家口化工工业园建造为关键,铺设120余公里输水管线将客水自棘洪滩水库调引至董家口区域,彻底处理了水资源的后顾之虑。“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凰”,董家口化工工业园现在引入了海湾化学、国橡中心等高端化工项目,有望成为中国化工工业的新高地。
河湖生态环境显着复苏。客水调引之前,青岛本地水源优先保证日子出产用水,生态和农业用水遭到抢占。以青岛市“母亲河”大沽河为例,引黄济青工程通水之前因承当了城区供水使命,河流超取现象严峻,长时刻断流,生态环境承载才能单薄。跟着客水输送到即墨、城阳、胶州和平度等大沽河流域区(市),有用置换河道水源,河道断流时刻显着削减,生态环境显着复苏,大沽河成为青岛贯穿南北的当之无愧的绿色生态廊道,创立为美丽美好河湖。经过水源置换,河湖周边地下水得到修养,本地水源将逐渐退还给农业,有用保证全市粮食安全,助力特征农业开展。
现在,黄水东调接受工程已竣工,官路水库建造如火如荼,一张现代水网正缓缓打开,将为青岛建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大都市供给坚实的水资源保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