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在2024年11月份发布的中国大宗商品的价值指数(CBPI)显示出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的压力与不确定性。而针对2025年上半年的能源化工市场,相关分析指出,尽管当前面临价格下行的压力,未来的市场有望企稳,特别是在政策刺激与供需关系改善的背景下。
根据近期数据,2024年11月份CBPI为112.4点,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1%。分析指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价格回调是导致大宗商品的价值下降的主因。此外,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美元走强等因素也对大宗商品的价值形成了明显的压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相关行业的价格也出现了下行趋势,尤其是1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直接影响了燃料油和汽油的市场表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国际油价的波动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放缓,及全球需求的整体减弱息息相关。未来,尤其是随后的几个月里,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或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然而,分析师却对2025年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持乐观态度。随着中国中央政府在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以增强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这为大宗商品市场注入了一定信心。胡冰川研究员分析认为,随着经济政策的加持,预计大宗农产品价格回升的可能性在增强,这种积极的政策变化将对能源化工行业产生溢出效应,为有关产品的价格提供支撑。
在能源产品方面,11月份的能源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0.4%,燃料油和汽油价格分别环比下降1.3%和0.8%。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市场需求出现了放缓,但若未来基建投资回暖,伴随政策推动,可能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恢复需求,支撑价格。王红英院长在分析中提到,当前住宅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依然滞后,未来的政策刺激有望改善化工类和能源类产品的需求格局。
全球能源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传统化石能源市场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变革不仅仅是由政策驱动,还有科学技术进步与环保意识提升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未来新能源的市场将继续扩展,而这将为石油化学工业产品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以棕榈油为例,11月份价格的显著上涨,主要源于主产国的减产周期,导致供应缓解。棕榈油在生物柴油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持续不断的增加,也为其价格持续上涨提供了支撑。同样,石油化学工业与新兴能源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未来价格的回暖也可能来自于市场应用的多元化。
展望2025年,随着政府刺激政策的落地以及新一轮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石油与化工市场都有望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企稳。预计基建投资的增长将为需求恢复奠定基础,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则有可能改变传统油气产业的市场面貌。这种变化虽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显著效果,但中长期来看,市场预期将向好,价格或将呈现回暖趋势。因此,企业在制定投资与运营策略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政策引导与市场供需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盈利。
总之,在当前经济环境与政策背景下,尽管大宗商品市场面临压力,但展望未来,能源化工价格在一些积极因素的推动下,有望实现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乃至回升。这一趋势将为行业参与者带来新的商机,也为投资决策提供了方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