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声

时间: 2024-07-29 05:53:57 |   作者: 中国传统医疗器械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解读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出席发布会,并就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3.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强于坏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

  4.很多高质量、高效能、超高的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出口明显加快,在更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同时,也形成了新增长点。

  6.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7.全面精准分析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切实防范“合成谬误”。

  8.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分析研判,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9.今年将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与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10. 抓紧出台政策,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过去的一年极为不易,中国经济顶住了外部压力、克服了内部困难,经济发展总体回升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呈现‘稳’‘进’‘好’三大特征。”刘苏社指出。

  其中,从经济运行结构来看,刘苏社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内循环主导作用显著地增强,全年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为82.5%,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4.3个百分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和11.4%。

  展望2024年,刘苏社认为,中国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看,有利条件强于坏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

  刘苏社举例指出,当前国内市场潜力仍然很大。随着我们国家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促进绿色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巨大。同时,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推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未来技术加速应用转化,持续增强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

  此外,从国际市场空间来看,刘苏社表示,全球绿色低碳产品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带动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

  “当然这‘新三样’只是其中的代表,还有很多高质量、高效能、超高的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出口明显加快,在更好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同时,也形成了新增长点。”刘苏社称。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202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政策文件评估机制,开展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

  袁达指出,国务院各部门出台文件凡涉及宏观经济稳定和市场预期稳定的,均需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重点评估政策文件是不是满足党中央精神、是否会对经济产生收缩性抑制性影响、是否会对社会预期产生不利影响等,及时提出评估意见,促进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质量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将着重关注三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评估机制。在总结近两年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强化评估的要求,明确评估范围,完善评估流程,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二是全面稳慎评估政策效应。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全面精准分析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切实防范“合成谬误”。

  三是强化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推动有关部门科学研判形势变化,抓好政策出台窗口期;切实强化预期管理,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确保各项工作充分衔接、有序推进;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分析研判,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刘苏社指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出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

  202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行政壁垒逐步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逐步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率先建成,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三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共商共建共享体制机制运作更加顺畅,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市场相互连通水平明显提升,在全世界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的能力显著地增强,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居全球前列。

  刘苏社透露,目前京津冀行动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以协同发展为重点,支持京津冀地区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和对接合作,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区域高效协同发展。

  “今年将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与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袁达指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首先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政府投资要更多投向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能力建设项目。

  同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全面梳理适宜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清单,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做项目推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打通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

  袁达表示,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还需要推动降低投融资成本。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落实落细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大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商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0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0%。

  “在全球跨境投资活跃度不足的大背景下,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仍保持历史高位。”刘苏社表示,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保持增长态势。

  “抓紧出台政策,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刘苏社指出,要加快推进出台实施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通过加大支持保障政策力度、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一揽子务实举措,着力解决外资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

  根据《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全国范围内,制造业条目中仍保留有“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和“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两项。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解读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出席发布会,并就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202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政策文件评估机制,开展新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