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2-11 21:57:32 | 作者: 医疗用品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推介社会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为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推进社会帮扶整体工作,国家乡村振兴局推介了36个典型案例,涵盖了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体现了新阶段我们国家社会帮扶工作的实践成果和典型做法。
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坚决贯彻落实习对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和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合作共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清洁能源基地”,帮助内蒙古牛羊肉、电力等进入北京市场。累计建成89个果蔬粮油种植基地、44个家禽畜养殖基地和25个肉奶粮加工基地,帮助打造锡林郭勒羊肉、赤峰杂粮、兴安盟大米等多个名优品牌,2021年全市采购、销售内蒙古农副产品超过101亿元。国电、京能、富盛、金风科技、京东方能源等一批大型京籍能源企业落地内蒙古,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年总发电量约7600万千瓦,保障了北京市40%以上的电力需求,谱写了京蒙协作新篇章。
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将稳岗就业作为“六稳”“六保”重中之重,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支撑,完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乡村工匠”工程(简称“四项工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2021年,广东省帮助两省区99.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36.9万,全部稳在广东、稳在企业、稳在岗位。涌现出一大批乡村名厨、家政好手、文化技工和“厨师村”“技工村”“月嫂村”。
浙江、四川两省充分的发挥浙江市场经济优势和四川资源禀赋优势,以共建产业园区为抓手,强化规划和特色“两个引领”,因地制宜构建投融资管理机制、合作共赢利益联结机制、同频共振联合招商机制等“三个机制”,突出政策、数字、人才、标准“四个赋能”,推动浙川两省互利共赢协作发展。2021年,浙江省共引导565家企业到四川省投资、实际到位投资479亿元,共建产业园区60个,引导入园企业255家、实际到位投资86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87万人。
为解决脱贫群众“在家门口把钱挣”问题,江苏省和陕西省抢抓东部毛绒玩具产业转移机会,结合安康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移民安置社区相对集聚的特点和优势,把毛绒玩具作为双方产业协作的重点,以新社区工厂为载体,成立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出台资金补贴、融资贷款、税收优惠、就业扶持、人才支持等系列扶持政策,持续抓好全产业链招商,建设毛绒玩具创意设计、原辅料批发、产品展销、物流分拨、电商运营等“五大中心”,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弱到强”的飞跃。截至2022年6月底,建成投产毛绒玩具文创企业720家,日产量100万只以上,实现产值35.05亿元,吸纳就业16813人,其中脱贫人口3797人。
天津市与甘肃省聚焦产业合作,以“津陇共振兴”(原“津企陇上行”活动)为平台,以做优“服务链”、做强“品牌链”、做大“产业链”、做长“情谊链”的“四链机制”为抓手,成立产业合作专项工作组,建立产业合作专家队伍,共建省市县三级产业合作联动机制,有序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2019年至2021年,津甘连续三届举办“津企陇上行”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68个,合作总额441.1亿元,其中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项目152个,实际到位资金148.31亿元,成为津甘协作的特色品牌,为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天津企业转型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上海市拥有一万多家社会组织,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上海市通过出台指导意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资源流动、健全平台保障、发挥示范引领等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工作。2019年至2021年,获得专项财政资金资助的社会组织公益帮扶项目共246个,资助资金4700多万元,撬动社会投入资金近2亿元,很多项目落地成为“小而美”公益帮扶项目。
山东省积极实施“东产西移”工程,助力重庆、甘肃产业高质量发展,变“资金输血”为“产业造血”。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实施优质品种“西移”,为协作地引进优良果蔬品种和特色畜禽品种60多个。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实施优势企业“西移”,与协作地携手共建产业园区50个,引导314家企业落地,实际投资额84亿多元。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实施人才技术“西移”,每年选派300多名科学技术人员开展“组团式”帮扶,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走进协作地”等系列活动,有力促进协作地产业发展。
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到安吉县黄杜村考察时,充分肯定安吉白茶产业,称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2018年4月,富裕起来的黄杜村党员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向习写信,主动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叶1号”茶苗助力脱贫攻坚,得到习充分肯定。安吉县与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以及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雷山县一道,共同谋划推进“白叶1号”协作工程,全力推动“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4年来累计捐赠茶苗1950万株,种植培养面积6367亩,直接受益人口2014户6948人。产茶以来,受捐地累计采摘干茶2万余斤,产值超千万元,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广东省深圳市以“圳品”建设为抓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服务、市场对接”原则,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健全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市场对接平台,探索形成“圳品帮扶模式”,打造消费协作“升级版”。2021年以来,新签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广西农业项目138个,总投资249.7亿元,与广西共建43个田头冷藏、冷链冷库,建成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121个,认定“圳品”品牌94个,实现广西“圳品”采购、销售超10亿元,多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圳品”后,实现了产品价值、市场销售和品牌形象大幅提升。
为解决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农村脱贫残疾人无业可扶的现实困难,福建省发挥闽宁协作平台、资金和人才优势,坚持生活与发展并重,政府与社会协同,扶贫与扶志统一的发展理念,创新“托养+帮扶车间+合作社”助残模式,建设隆德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和闽隆康复中心,让残疾人安居康复。配套建设帮扶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残疾人及其家人就业。鼓励支持有创业想法的残疾人成立“残疾人电商协会”,创建残疾人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店,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带动1300多名脱贫重度残疾人增收,为入股残疾人分红236万元。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成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聚焦马边县产业短板,从全产业链角度改造马边县小谷溪村的传统山羊产业,整合各类资金帮助小谷溪村建设标准化羊圈养殖场,引入契合当地资源条件的湖羊优质品种,扶持和指导村集体和养殖大户探索适合本地的湖羊养殖技术体系,通过能人带动、示范户引领、“借羊还羊”等多种方式激发农户发展湖羊现代养殖产业的积极性,探索形成了“固定分红+场地租赁+效益分红”收益分配机制。截至2022年7月底,出售的收益30多万元,利润10多万元,湖羊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也为农民探索了一条“养殖致富路”。
2.中央组织部实施“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帮助定点县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短板
近年来,中央组织部充分的发挥协调联络优势,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对甘肃舟曲、贵州台江两县教育医疗单位,探索采取“组团式”帮扶模式,即从东部协作省份成批次持续选派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同步引入财力智力,全面重塑硬件软件,一体统筹前方后方,全方位支持定点县学校、医院建设和教育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县域教育医疗技术能力和管理上的水准,取得显著效果,得到社会各界和两县群众广泛认可。截至2021年底,台江县民族中学本科上线%,超过全省中等水准近30个百分点;舟曲职专、台江职校学生在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就业率接近100%;两县人民医院硬件设施和诊疗水平得到全面改善,均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
公安部结合普安县茶产业发展实际,按照“高、全、特、新”的帮扶思路,帮助引进福建天福集团、正山堂等知名茶企,协力打造普安茶企矩阵,提升普安茶公司制作加工能力。引入阿里巴巴集团,扩大普安茶的品牌知晓度。投入2200余万元,帮助打造万亩茶园,建设现代茶业加工厂,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拓展消费帮扶渠道,突出特色提亮普安茶名片,“普安红”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农村部农特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获“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荣誉。在公安部的大力帮扶下,普安县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现有茶园种植培养面积18.3万亩,投产面积12.5万亩,2021年实现干茶产量8397吨,产值9.2亿元,综合产值15亿元,全力推动实现农民“人均一亩茶、长期受益增收”目标。
为解决天镇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挥职能优势,建立帮扶产业园,以“四心行动”为依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筑同心,促进稳岗就业增收惠民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强信心,筹集资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暖人心,将助企惠民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目前,依托人社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制衣缝纫、电工电焊、家政服务等补贴性培训近2000人次,投入200万元升级园区公益食堂和托管中心。截至2022年上半年,园区已吸纳城乡就业12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立足河南省栾川县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结合铁路行业优势,探索铁路精准帮扶模式,在铁路站点宣介栾川旅游,将栾川农产品入驻国铁“四网一柜”,在两个村投资建设具有当地特色和铁路风情的“铁路小镇”,成为栾川乡村旅游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创新实施“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利用铁路帮扶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培养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户发展产业。2021年以来,投入无偿帮扶资金4325万元,帮助宣传推介栾川,每年节约广告费891万元。铁路小镇吸引游客30万人,农家宾馆每户年纯收入约8万元。拉动购买农产品1500万元,使用劳动力281人,帮助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00人。
为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防返贫综合险”。通过推行差异化防返贫实施方案,加强多方联动、宣传推广,建立动态监测系统等,提升保障质效,完善理赔标准,同时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推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健康保障项目。截至2021年底,已在甘肃省会宁县赔付2274户974.22万元,在青海省循化县赔付8802起4099万元,助力定点帮扶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为解决内蒙古自治区丰宁县脱贫基础薄弱、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民建中央深入调研,通过试点辐射全县,完善管理、评议制度,广泛筹集爱心物资,综合利用网络站点平台,持续深化监督指导,在丰宁县309个行政村设立了“民建爱心超市”,累计兑换36529人次,有力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弘扬传统美德的积极性,群众精神风貌得到一定的改善,干事创业的决心更加坚定,为民建会员参与定点帮扶搭建了新平台,助力丰宁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为解决贵州省锦屏县支柱产业薄弱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引进相关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示范带动,建立以鹅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并通过融资支持构建鹅产业链和羽毛球系列新产品加工链。建成种鹅场2个、孵化基地和育雏基地各1个、商品鹅养殖基地8个。帮助引进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年生产羽毛球360万打,实现羽毛球全球市场占有率近10%;2021年加工风鹅10万只;日屠宰鹅1.5万羽;羽毛球培训学校学员约150人;建成羽毛球场馆12个,举办赛事12场,5800余人参赛,游客和观众5.68万人;初步建成鹅美食一条街,开设鹅餐饮专门店5家。
为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农业银行在定点帮扶贵州省黄平县的实践中,创新设立“三个基金”(防返贫基金、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教育培训基金),构筑起短、中、长期防返贫致贫安全网与可持续利益联结机制。基金已救助1596户2610人,共计417万元;撬动低成本贷款3920万元、惠及326户;用于教育助学、培训资金超1760万元,支持3722名困难家庭子女上学。
为解决甘肃省宕昌县大寨村资源匮乏、产业薄弱、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的问题,天津大学结合地方实际,帮助大寨村全力发展挂面产业,在三任驻村接续努力下,按照市场所需与群众所能的原则,历经“开拓-探索-进化-品牌”的路径培育,从手工作坊发展到现代化生产线,“小挂面”造就了大寨村的致富路。通过就业与分红,合作社带动142户建档立卡户在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截至2021年底,“小挂面”出售的收益达230万元。
为解决贵州省岑巩县森林草原火灾易发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以生态帮扶为突破点,充分的发挥“电子信息+地球科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将“智慧护林”、“精准护林”的理念在岑巩县落地实践,研发的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智慧护林员”,实现了“山头有人巡、后台有人盯、问题有人查、成效有人问”的护林新模式。为岑巩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探索了新路径,取得了新成效。
为解决陕西省合阳县农业产业技术覆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的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和科学技术人才优势,探索实施了“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以及“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组成的“三团一队”智力支撑模式,打造了1个试验示范站、14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1个农产品加工专家工作站的“1+14+1”帮扶平台。累计破解技术问题100余个,示范推广新品种150余个,推广实用技术60余项,帮助在全县打造1万亩樱桃、10万亩红提、2万亩红薯、20万亩苹果、30万亩花椒和30万头生猪的产业布局,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为解决云南省红河县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薄弱问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结合红河县民族特色及地区优势,依托红河县梯田红米特色产业,将“互联网+帮扶”作为推动红河县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成功搭建生产与消费连接通道,实现送“红米下山”,开发“双遗产”综合项目,以体验式旅游“迎客上山”,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道路,为红河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解决乡村素质教育水平不高的问题,南方电网公司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设立“南网知行教育发展基金”,资金规模1.5亿,以品牌化运作模式,助力脱贫地区的孩子享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项目以书屋为媒,以专门的基金为源头,为乡村学生打造出具有文化感的空间,推动社会力量助力教育帮扶向持续化、规范化、品牌化方面发展。截至2022年,在定点帮扶的云南省维西县和广西自治区东兰县建成54间“南网知行书屋”。截至2022年底,预计将有262间“南网知行书屋”建好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覆盖44个县(市、区)261所小学,累计配置超过100万册优质图书,直接受益人数超20万人次。
依托定点帮扶的贵州省册亨县资源禀赋,中国联通发挥自身优势,从2017年开始,大力推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聚焦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帮助册亨县全力打造糯米蕉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帮扶和农村产业体系调整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又投入1亿多元帮助建立册亨香蕉大数据产业园,包括60000㎡的智能玻璃温室以及香蕉片厂、香蕉果蜜厂、面膜厂等逐步提升产业园经济产业链。5年多的时间,册亨县糯米蕉产业从无到有,种植规模从6000亩发展到9.5万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形成集育苗、种植、培训、销售、加工、冷链物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1年以来,帮助册亨县糯米蕉产业实现年产值4亿元,带动群众9000余户。册亨县糯米蕉被农业农村部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为解决山西省保德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的问题,中国中铁集团立足保德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自2017年开始,按照“政府+央企+协会”三方联动拓渠道、“驾校、协会、职业介绍所、运输公司”四大平台促就业、“提供经济补助”五项政策强培训的工作思路,“输血造血”相结合,全力打造“保德好司机劳务品牌”项目,完成驾驶技能培训5637人,带动40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提高近1000元,带动参训群众年总收入达1.53亿元。
为支持怒江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持园区发展、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个方面,探索形成了从“输血”走向“造血”的可持续帮扶模式。打造怒江建筑产业园,吸引368家企业入驻,吸纳就业1100余人,实现产值13.14亿元,带动怒江州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3%。建立“中交助梦工坊”,培训产业工人1000余人,向浙江省转移劳动力就业900余人。培育形成“中交助梦”责任品牌,推动怒江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群众增收。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芒果、猕猴桃等水果产量大幅度的增加,农产品集中上市后,易引发价格较动,甚至是产地滞销。中国广核集团利用科技优势,联合当地政府、企业、科研院校,首创农产品电子束保鲜加工工艺,在百色市建成并运营我国首个农产品原产地电子束保鲜示范中心。该项目使百色及周边地区猕猴桃保鲜期由40天延长至100天以上,芒果储存坏果发生率下降30-50%,大大降低了果品损耗,帮助百色市及周边地区实现了农产品错峰销售和农民增收。
北京字节跳动基于新媒体产业优势,依托抖音、今日头条等数字平台,实施山货上头条、山里DOU是好风光、新农人培训项目,开展消费帮扶、乡村旅游开发、人才培训、公益救助等活动,将有特色、高品质的“山货”带出乡村,将乡村风土人情、乡村风貌带出山区,将农民培养成新媒体强人。2021年,“山货上头条”推动179.3万款农特产品通过抖音电商销往全国。2022年以来,“山里DOU是好风光”推广8个省226个县文旅资源60亿次,帮助销售乡村文旅产品3.4亿元。新农人培训项目两年累计培训17.3万人。
伊利集团在全国多地投资建设现代化奶产业集群,建立并推动了技术、产业、金融、风险、优质高产饲草料、奶牛品质升级、全面贴身服务“七个联结”,与农牧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通过产业链赋能和乡村人才培养带领农牧民共同增收致富。2014年至今,发放奶款约1450亿元,帮助合作牧场增收超85亿元,开展奶牛养殖技术线万人,培养“技术型”、“管理型”牧业精英人才3000余名。
为解决陕西省宜君县农产品销售不畅问题,阿里巴巴集团派出乡村振兴特派员常驻宜君县,在宜君县建成并运营“菜鸟乡村农产品上行中心和共配中心综合体”智慧物流体系和遍布镇、村的电商服务站及物流运输专线,有效解决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利用直播、平台销售等新渠道,助力当地农产品上行。2021年累计帮助宜君县销售农产品突破1亿元,带动开设网店、微店100余家。
针对脱贫地区在发展理念、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短板弱项,义乌市场集团发挥营商环境、电子商务等方面优势,探索“百县万品”帮扶项目模式,通过采用“构建1个多元化产供销体系”“创建1个电商人才培训基地”“搭建X个东西合作交流平台”和“组建Y个精准帮扶服务联盟”的“1+1+X+Y”运营模式,帮助中西部22省400多个脱贫县的上万款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以义乌为支点撬开外部市场,使当地农户拥有稳定的销售经营渠道,实现增产增收。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培训农村电商学员1703人,实现消费助农规模1.92亿元。
为帮助山西省隰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规模达2100万元的特困帮扶基金,通过长期资金市场专业化运作,将基金的收益用于特困群众帮扶,同时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开展“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筹集善款,扩大资金规模,为特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持续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利用行业优势聚集金融资源精准帮扶特困群众的创新道路。特困帮扶基金自2018年设立以来,已经累计产生收益315万元,帮助特困群众1153户3173人次。
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大力实施“香橙妈妈”项目,以电商培训为主抓手,聚焦“电商就业创业+孵化陪伴”“金融教育+咨询陪伴”“女性心理关怀+领导力培养”等内容,探索出了一套多主体协同参与、学员精确选拔、线上+线下跟踪式培训、规范化执行的“乡村女性数字化赋能增收”模式,着力提升学员的电商基础知识、网络站点平台运营实操技能、市场推广技能、沟通组织技巧等能力。项目惠及全国12省101个县市16528名乡村女性,通过项目培训实现直播带货创业的学员年平均增收额达16256元。
为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特色农业产业短板,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探索出“以合作社为组织基础,善品公社为统一品牌”的产业帮扶模式,该项目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以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着力点,以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公共品牌打造为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市场经营、社员服务和利益分配,助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底,善品公社已在19省109县138个合作社落地,帮助线万元,带动线.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活水计划”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社会组织发展
为搭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公益平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活水计划—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社会组织赋能行动”。通过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和管理服务、公益资源对接、支持项目实施等活动,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培育一批扎根本地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组织,搭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网络站点平台,支持社会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实际帮扶成效的乡村振兴的项目,打造示范品牌,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支持。目前已在8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该项目,确定扶持80个社会组织。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备案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3)第00344号